微博整顿,抖音封禁,一条公告引发争议!主播:以后还能说话吗?



在网上,越来越难好好说话了。


“家人们,欢迎来到我的啵啵间,我们也开了VX公主号,感兴趣的可以+一下。”


当代网络冲浪者,话不能说尽,但是懂的都懂。


但最近我们可能要跟“谐音梗”告别了,起因是微博官方发出的一条公告。


7月13日,微博管理员发布了一则公告,表示“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”,站方将对站内利用谐音字、变体字等“错别字”发布、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,开展集中整治。为此,要“健全平台用语管理机制,完善关键词识别模型”,还表示鼓励网友进行相关举报。




尽管在直播间采用关键词屏蔽是出于商业考量,而且这种状况还不只是在抖音这一个平台里出现。微博要整治谐音梗,表面上看似是对所谓“不良信息”的重拳出击。但细细想来,谐音梗的流行与传播,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?该被“整治”的,真的是万千普通网友吗?


“谐音梗”招谁惹谁了?


“新进啵啵间的宝贝们,可以戳右下角小黄车,现在我们的商品只需9.9米就可以秒到哦……”只要进过直播购物间的网友们,一定对这段话十分熟悉。


啵啵间,指的是直播间;戳,表示点击;小黄车,代指购物车;米,是价格单位;秒,意为秒杀、拍下。


短短一句话,就有五个指代名词和谐音词,仿佛新时代“摩斯密码”。


但几乎所有观众都对此表示习以为常,个个都是“破译高手”,甚至还能在评论区进行熟练的互动:


“抖爸爸又出新花样。”

(抖音又出新花样。)


“14号链接现在秒多少马内?”

(14号链接现在拍下多少钱?)


“这个某宝上能拍吗?”

(这个淘宝上能买吗?)



起初,直播间如此操作的原因,是来自平台的“话术监测机制”。于是,现在我们很少会在直播购物时听到:“全国第一”“全国最好”“全网独家”“祖传秘方”“永久有效”等不切实际的说辞。


但渐渐的,这些谐音和缩写,在“一刀切”式的监管方式下,变了味。


互联网时代,网民人数逐渐封顶,流量有限。为了防止所谓的“恶意引流和导流”,让平台“更好管理”,如今,几乎只要在自己的直播间、甚至视频内提到竞品平台,就会被毫不留情地限流甚至封杀。稍不留意,就会被平台的“AI抓取”抓个现行。


商业倾轧之下,普通人被逼无奈,只能“见招拆招”。抖音变成了抖爸爸,淘宝变成了某宝,拼多多变成了拼夕夕,京东变成了某东……


因为只要不这么做,限流、关停都还只是小事,严重点,可能好不容易养起来的社交账号都没了。网友对此也是深恶痛绝:



说到底,各个为了逐利而不顾一切的社交平台,才是如今“谐音梗”乱象丛生的背后,最大的“黑手”。


谐音梗,中国的“特权”


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谐音梗,但都用得不多,在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里看到两三个就算正常。而在咱们这儿,你如果在正常的语言交流中能坚持十分钟不沾谐音,就可以被称为高手。因为有大量的谐音梗已经变成了正常语言,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是谐音。


平日我们打碎了碗,要喊“碎碎平安”;


新人婚床要铺红枣和桂圆,寓意“枣生桂子”;


新家入伙要放上橘子和苹果,代表“大吉大利”“出入平安”;


孩子高考时,爸爸要穿红色衣服,妈妈要穿旗袍,表示“一路长虹”“旗开得胜”的祝福。



之所以中国会成为谐音梗的最大原产地,和我们的语言特点有关。


汉语不是字母文字,绝大多数文字都是单字单音。字虽然多,但是读音不算多。普通话有22个声母和39个韵母,满打满算能拼出400多个音节。就算四声变化,有效音节也就1300种左右。


然而,汉字的数量远不止这些。这就使得大量汉字都有不止一个的同音字。而这在字母文字的国家是很难的。一个词好几个音节,两个单词读音完全一样或者非常近似的例子可不多。


所以,中国人只要开口说话,那么几乎每个字都可以玩谐音梗,这是原生的“优势”。


比如小明和妈妈说:“妈妈我饿(恶)”。妈妈就可以回一句:“我看你就不善”。别以为这就是一句玩笑话,要是认真说的话,这是一种修辞。对,“谐音”是和比喻、排比、拟人并列的63种正式修辞方法之一,是汉语丰富度的重要功臣。


谐音不仅能“从中作梗”,也不仅能表达浪漫,更渗入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。


比如说,蔡文姬为啥叫蔡文姬?山药为啥叫山药?观音菩萨又为什么叫观音菩萨呢?都是为了避圣讳。


蔡文姬本来叫蔡昭姬,为躲晋文帝司马昭的名字改了文姬;观世音菩萨躲李世民的名字,把世删掉了。山药最惨,本来叫薯蓣,唐代宗讳“豫”,薯蓣就成薯药了;到了宋朝,宋英宗又讳“曙”,只好又改成山药。


皇上不允许大家和他叫一样的字,省的人们一天到晚玩谐音梗,指桑骂槐,他却只能听着没辙。不许叫,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谐音梗的可能性。


更常见的谐音就是广告领域民俗喜庆场合。不管是intel的奔腾处理器还是可口可乐、非常可乐,谐音一直是广告人的救急枪。就连我们《博物》杂志的封面标题,也有不少都是谐音梗。



屏蔽词多了,就无字可用了


这两年,敏感词已经全方位地统治了文娱领域。玩游戏,起了个名字被说含有屏蔽字,但又不告诉你哪个是屏蔽字。



看综艺,挺好听的歌,字幕里全是“错别字”。(原歌词“再给我一支烟”)



一些平台设置屏蔽词、敏感字,明明是为了打击色情暴力信息,却变成了色情暴力信息的最大“传播者”,甚至变相地拓宽了使用者的知识储备。而另一些平台则因为“商业互殴”和其他原因,让你也不知道说出来的哪句话是有问题的。


虽然抖音很快否认了屏蔽词语导致谐音梗大流行,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短视频字幕里已经充斥着各种缩写和谐音梗。


还有一些长视频平台,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忌讳,要改歌词。




甚至不通知原作者,就直接把歌词改掉了。



“汉语拼音之父”周有光曾说:“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,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。”


而汉字与汉语言文学,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化传承。在世界上五大文字发源地中,其余四大文字: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钉头字、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圣书字、美洲的玛雅文字,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,印度梵文也早已不是社会通用的文字。


唯独中国的汉字,撑过了岁月蹉跎,见证了沧海桑田,将血脉留存至今。



从最初的甲骨文,到今天我们所熟练使用的简体中文,一种符号,万千个方块,穿越了上下五千年时空,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奔腾不息。每一个古老的汉字,都可以说是一块“活化石”,凝固着泱泱华夏走过的时光。


汉字是中华民族最厚重的文化基石。历数过往我们的每代前辈,其实都为汉字的传承与宣扬尽了一份力:从秦朝时期的小篆,到唐朝的楷书、草书;从最初的繁体,到如今方便流传的简体;从五笔打字,到拼音注释……




汉文字是鲜活的,是有生命的,是会被刻下不同的时代烙印,而后代代相传的。而如今,传承汉字的重任,落在了我们这代人头上。那么数百年后,我们会留给汉字的东西是什么呢?一堆滑稽的谐音,与不明所以的缩写吗?


从微博公布的整治措施来看,加大排查清理力度、完善关键词识别模型、建立正向引导机制。施有了,关键看执行落实的力度。落实有力,精准落实,才能有助于对谐音梗进行较为规范的清理、整治。


此外,微博亟需向公众表明“不良信息”的定义,并向公众公开具体的整治内容。一些短视频平台,也该对谐音梗进行整治。激励用户使用规范汉字普通话,彰显中华文化魅力。


另一方面,广大网民也需自觉、自律。正常语境下的表达是可以满足表达需要的,任何合法、合情的表达,甚至是一些带有娱乐性质的谐音梗,也不需要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畴。


既严肃又活泼,既规范又愉悦,这应该是各方追求的最大公约数。


企盟客服

咨询电话

18688195908

企盟小程序

扫一扫二维码

添加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