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州山洪悲剧、废弃矿洞被封,「网红打卡」暴露小红书的商业困局



成都彭州山洪事故造成7人死亡、8人轻伤,连日来持续引发舆论关于野外网红打卡地的关注。有网友发现,浙江杭州建德的废弃矿洞成了近期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的“避暑胜地”。


在平台上搜索一下,就能发现今年夏天有不少博主在矿坑前拍照露营,更有甚者走进矿坑探险。精美绝伦的大片搭配#矿洞探险##矿洞露营#等关键词,不断地刺激着大家的好奇心,不由得让人心向往之。



而关于杭州建德谢田矿洞,多位网友指出,此前,其在小红书上的热度非常高,不仅有多位博主晒图文强推“种草”,还有博主在攻略中指出了具体位置。


事实上,这些矿洞内岔路多像迷宫,山壁上的石块和山体有裂缝,随时可能有落石。考虑到存在安全隐患,村委会连日来顶着40度左右的高温,忙碌多天,终于把5个矿洞的洞口全部封死。



美丽的矿洞有哪些危险?


迷路是洞穴探险者最容易遇到的问题。深入地下洞穴,缺少了路标和指引,也没有准确的参照物,一切都是未知的,就连洞穴有多长、多宽、多深可能都无法知晓,四周的黑暗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,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。据统计,世界上所发生的诸多洞穴探险失踪事件中,绝大多数都是因迷路而造成的。


洞穴中时常会有地下河或者湖泊,只闻其声不见流水也是常有的事儿,这一步还是坚硬的岩石,说不定下一步就是深不可测的水潭。地下河的水位随着季节具有明显的变化,倘若遇到暴雨,一夜之间流水充满洞穴也极有可能。洞穴往往是很多野兽的栖息地,人类到洞穴中进行探险是擅闯野兽领地的行为,很有可能遭受攻击。有些地下洞穴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,有山、有水、有生物。


洞穴内一般都没有手机通讯信号,一旦遇险很难发出求救信号,所以独自探险的危险性极高。


除了以上最显著的危险因素之外,探险中还可能面临洞穴坍塌、被狭缝卡住饮用水缺乏等情况。因此,洞穴探险不是简单的游玩,它不仅需要一定的地质学和生物学等专业知识,更重要的是需要丰富的野外求生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,即便是专业的探险家仍有可能遭遇不测,更何况是普通驴友。



畸形的网红打卡

从不要脸到不要命


在小红书搜索露营,有420万+篇笔记。这是一种时兴的生活方式,坐在便携帐篷中,展开折叠餐桌,眼前潺潺流水,头顶鸟鸣山间。


但8月13日在四川彭州龙槽沟突发的山洪灾害,打破了逃离城市的浪漫幻想。温柔而静谧的避暑胜地,揭下了岁月静好的一面。顷刻间,危险来势汹汹。


“我给你们跪下了,求求你们,快要涨水了,你们快跑!”


尽管龙漕沟管理员拿着大喇叭多次喊话,游客们依然无动于衷。甚至溪水肉眼可见地变得浑浊时,依然有人不紧不慢地收拾东西。很多人不知道,留给他们逃生的时间可能只有10秒。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,汹涌的洪水席卷而来,十多位游客被冲进水中。据官方通报显示,截至目前,已有7名游客遇难。



龙槽沟的阴晴不定,并不是毫无预警。


它属于地质灾害点位,不是景区,更不适合做露营目的地,曾于2015年和2017年发生山洪灾害,河道两旁均设置了防护围栏和警示标语,沟口还设有铁门隔离。但铁丝网等障碍物不久就被游客破坏,还有人绕到湔江河滩,通过水沟进入龙槽沟内


在小红书种草笔记里,龙槽沟被包装成「成都周边的宝藏耍水地」、「夏季避暑好去处」。再加上周边有配套停车场和公共厕所,进龙槽沟被要求扫行程码,各种因素模糊了安全防线,当地「珍爱生命,请勿下河」的告示形同虚设



事后诸葛亮般的追溯,将打卡地的一切风险因素平铺于纸上,旁观者再清晰不过。但前往网红打卡点的游客,主动或被动地将这些因素忽略了。科学的户外运动,需要一定的野外求生知识和预估风险意识,如何面对极端天气问题就是其中之一。


种草笔记的创作者与受众,均未对此重视起来,溯溪被包装成郊游,探洞变成了山林野趣。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好「探险」的准备,只是将其视作单纯的体验。



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人们,被疫情等困住了生活半径,接触自然的机会以及寻求乐趣的方式,越来越多地来自朋友圈和各类社交平台,用特定的视角去观察世界,将他人的生活体验再咀嚼一遍。浮光掠影的笔触以及净化过的信息,只记录着自然美好、酷、小众的一面,而它亘古的地质和气候未被敬畏。


而那么多人晒出笔记,这么多游客一起来到这里,又助长着彼此的侥幸心理,让他们对警示牌和围栏视而不见。信息差并不只带来危险,「打卡」遇到「照骗」景点,又何尝不是一种苦果?从社交平台选择打卡方式后,又在社交平台向外界展示生活,最终形成一个闭环。


事件发生后,小红书采取了补救措施——在相关笔记上添加了风险提示。但仅仅是这样就可以了吗?



成也流量,败也流量


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,都包含着合理的商业动机。小红书松弛的审核机制,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符合商业逻辑的。


当前绝大多数互联网产品,本质上都是“流量生意”。比如百度是搜索的流量、淘宝是商品的流量、微信是社交的流量、抖音是短视频的流量。谁拥有了流量,就有了变现的资本,也就有了增长的空间。


而小红书的流量来源,则是“内容种草”。


所谓种草,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,让其他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,围绕它产生的趋势也被称为“种草经济”。我们朋友圈里偶尔看到“微商”的推荐,也可以说是一种种草。



但小红书用户与微商们的不同点在于,他们的种草大多的发自内心的,不以营利为目的的。


然而,随着用户的增长和笔记的出圈,小红书内容的“变质”越来越严重。一些用户为了吸引眼球,不惜大加渲染一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商品和地点,误导了其他用户。还有一些用户为了经济利益,为某些无良品牌站台,做起了令人厌恶的“虚假种草”。


有人吐槽小红书上部分景点笔记与实际看到的差别较大。例如一处位于三亚清水湾的蓝色小屋,被笔记列为“超好拍秘境”,但有游客实际前往后,发现只是一栋破旧的小木屋



当然,随着小红书商业模式日益成熟,他们也推出了一些补救措施。自2021年12月16日开始,小红书启动“虚假种草”专项治理,至今年5月累计封禁57个品牌,共处理相关虚假种草笔记17.26万篇、违规账号5.36万个。


只不过,这样的治理力度还不太够,面对一些非商业目的的种草内容,小红书显然缺乏相关的审核机制,以及对内容风险的预警、提醒机制。如果要等到有用户举报了才动手,很可能变为亡羊补牢。


其实,如果单纯从商业模式上看,小红书的内容种草模式是相当有前景的。

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,“带货”成了一件门槛极低的事,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向全世界推荐自己的产品。直播形式的强刺激激发了人们下单的欲望,直播电商盛极一时。而小红书,则在这个人人直播的时代里,仅靠图文种草就杀出了一条血路,这是相当难得的。


小红书的内容种草模式是深受行业认可的,但其内容中的“水分”也成了小红书商业化的阻碍。


缺乏的内容终究会被用户唾弃,没有质量的流量终究会失去变现潜力。如何平衡流量和质量,是小红书亟待突破的商业困局。


企盟客服

咨询电话

18688195908

企盟小程序

扫一扫二维码

添加客服微信